一、办学理念与目标定位
粤港机器人学院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东莞理工学院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创新发展战略”“东莞制造2025”等政策背景下,顺应智能制造对机器人高级应用人才的巨大需求,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集新工科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创业领军人才。
机器人学院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与艺术融合,观摩与实习同步,人文与体能平衡”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2019年,入选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1年,入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二、机器人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
1.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
将遴选出的学生分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四个专业进行培养,学生组成跨专业团队,参加各种机器人实践项目,共同学习、交流、合作,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2. 构建“厚基础、强实践、宽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保留“机电软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控制)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对应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基础上,新增机器人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机器人公共课程和公选课程,同时注重夯实数理基础,新增实分析、AI中的数学基础等课程,改革英语教学,用雅思听说读写代替传统英文教学,形成机器人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探究式、研讨式、理实结合的情境式教学方法以及跨专业项目设计和团队式毕业设计的训练模式,不断加深学生对机器人领域知识的交叉理解。通过引入香港合作课程、推荐优秀MOOC等举措,丰实学生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层次。
在实践教学体系上,机器人学院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创建以机器人入门项目(1-3)+跨专业项目设计(1-4)+机器人大赛+原型产品级毕业设计+教师科研项目为一体的多轨实践实训体系,学生在进行通识、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会循序渐进,在每学期完成一项入门或跨专业项目设计,在第四学年以创业小组或跨专业项目组的形式完成原型产品级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粤港机器人学院项目驱动式实践培养体系架构图
学院通过开展探究型教学,以项目为引导,以能力为导向,倡导做中学、做中悟,通过竞赛和跨专业驱动项目来完成各专业的知识点学习和多专业交融能力培养,培养设计能力、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竞争意识等能力。
机器人学院设置机械、电子、软件、控制四个专业方向,在创业方向上,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所需的创新性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创业领军人才。
3. 开拓视野,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机器人学院采用国际化师资,邀请香港及其他境外知名专家、企业精英授课讲座,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创业团队开展跨专业项目合作,参加IROS、ICRA等国际机器人顶级会议和境内外重要展会,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交往能力、通晓国际规则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通用人才,实现观摩与实习同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设美术讲座,提高产品设计的审美鉴美能力,做到工程与艺术融合。
通过组织学生跨专业团队参加机器人大赛,在大赛中模拟由团队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销售、采购、管理、宣传人员分工合作,模拟缩微版创业公司场景;邀请创业公司团队高管举办课外讲座、指导市场调研、寒暑假提升班、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包括面向产业的金融课程、创业课程学习和训练,指导市场调研->原型机->迭代->定型->产品层层提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痛点和需求->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到创业公司参与项目研发,进行浸润式学习,了解市场前景,体会用户痛点;学生毕业设计均基于原型产品级设计或创业孵化项目,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4. 师资力量
机器人学院师资包括东莞理工学院各专业的知名教授和教师、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国际知名教授团队、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及知名企业的工程师、行业企业精英、国际国内创业及金融投资企业、金融投资成功人士等,具有一流水准、国际视野、产业特色、创业阅历。
5. 特别支持
合作单位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每年会定期主办1-2期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面向全球招募,一经录取,营员可以获得9.8万元训练营奖学金用于支付学费、项目经费、食宿费用,其中优秀项目可获得50万元探索投资,杰出项目最高可获得300万元天使投资。
三、前期培养成效
1. 人才培养成效
近3年机器人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竞赛奖项60多项、250余人次,学生已申请专利7项,18人获“杨振宁奖学金”,3人获国家奖学金,首批毕业生提交了近10项高水平原型产品级毕业设计作品,首届毕业生有4人选择自主创业。已毕业两届学生63人,其中考取研究生27人,其他同学中在机器人企业就业85.6%。
粤港机器人学院RoboCon权威赛事中获奖
2. 培养模式辐射作用显著
机器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同行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认可,学院顾问李泽湘讲授将该办学模式推广辐射到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10余所本科院校,学院老师多次受邀在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CDIO联盟学会和各级教学研讨会报告建设经验10余次;每年有逾200人次到学院交流研讨;学院办学效果和经验也多次经“南方+”、“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导。